一、何为“诺奖金融”?
根本不存在“诺奖金融”一词。但的确有一些关于金融的假设学说、说法、公式等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因没有更好的称谓,故暂且称之为“诺奖金融”吧。下面我们就简单看几个最有名的“诺奖金融”。
最有名的“诺奖金融”莫过于Black-Scholes Option Pricing Model(布莱克-肖尔斯期权定价模型/公式)。之所以这个公式能成为最有名的“诺奖金融”,原因有如下几个:
首先,上世纪70年代,Fischer Black和Myron Scholes 共同发明了金融期权数学模型,Robert C. Merton(罗伯特·莫顿)是公式的改进人之一。1997年在布莱克因病去世一年后,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参与创建模型的两位学者迈伦·肖尔斯和罗伯特·默顿,布莱克终未获此毕生殊荣。莫顿虽不是原创,但因种种原因,名气比原创还要大。但他出名的另一个原因或许是更大的原因就是,他曾是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简称LTCM )的创始人之一;
其次,肖尔斯和莫顿参与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是上世纪90年代全球最成功也是最失败金融案例,几乎触发全球金融危机。
上个世纪80年代John Meriwether在所罗门公司成立债券套利业务部门,获利颇丰。1991年,由于一起交易丑闻,John被迫离开所罗门。1993,他招募之前的同事一起成立长期资本投资公司。LTCM吸引了Myron Scholes和Robert C. Merton及美国前财政部副部长及联储副主席莫里斯(David Mullis)。前两位都是计量金融学和衍生品定价先驱。在美林证券的协助下,公司成功募集12.5亿美元初始资金,包括合伙人的1.46亿,被称为国际四大对冲基金之一。这个“梦幻组合”一路风生水起,年均回报都是在两位数字以上,1997年末,公司净资产已升至48亿美元。然而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由于重大方向性判断错误(方向不对,努力白费)难逃一劫,从5月俄罗斯金融风暴到9月全面溃败,短短的150多天资产净值下降90%。9月23日,美联储出面组织安排14家国际银行组成的财团注资37.25亿美元购买了LTCM90%的股权,共同接管了LTCM,避免了它倒闭的厄运,更重要的是避免了的一场新的全球金融危机;
最后,布莱克-肖尔斯期权定价模型无疑是个创新,但局限性太大,太多的假设。首先,期权是基础证券(股票、债券)衍生而来,尽管二者相互影响,但价格的主导权一定在基础证券,而不是衍生证券,否则就是本末倒置。而影响基础证券价格的因素主要是基本面。其次,金融价格的变化绝不是简单的历史重复,也不是机械的,因此绝不可能用一个数学公式就解决。如果仅凭一个数学公式就能在金融市场长期盈利,那么这样的金融市场也一定是假设的。最后,市场风险/变化、系统风险/变化要远远大于个股(期权)风险。即使局部计算的再好,但方向是错误的,没顶之灾也一定难免。就好比你把树上的一只苹果保护的很好,但整棵树都被洪水冲走了。布莱克-肖尔斯期权定价模型最终并未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也未给发明人和使用者在实践中带来好处,且备受怀疑和批评。但它仍然是金融学教科书中经常出现的数学公式,为什么?
《金融学》一书是当今世界商学院使用最多的金融教材之一。这本书的作者恰恰是Zvi Bodie(兹维博迪)与罗伯特莫顿合著的。而这本书的大力推荐者(封底推荐)正是罗伯特莫顿的老师,美国首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谬尔森教授。
既然说到世界商学院使用最多的金融教材《金融学》一书,下面我们不妨简单看看它的说明和目录。
上面说到:“本书将金融学的所有分支领域——公司财务、投资学、金融机构学——囊括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中”。话虽这样说,但本书显然没有把所有分支领域囊括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中。这其中最主要的之一就是会计准则。会计之所以叫“准则”,是因为会计是一切商业活动的语言和根基,更是一切价值评判的根基。没有会计就不可能有财务管理,没有财务管理就不可能实现资产证券化,就不可能有金融。
我们接着看看目录:
虽然作者提到了“金融系统”,但根本不懂何为金融系统。正因如此,他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把他认为的金融“零部件”都“摊”在那里。如同下图中的汽车零部件,如果它们不能有机地系统系联系在一起,它们就是一堆废铜烂铁,无法运转。金融的属性颇多,但最主要的就包括金融的系统性和生态性。离开了系统性,金融就什么也不是。无论是金融产品、市场、体系、价格、价值等等,都是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
说完了世界上最有影响的“诺奖金融”和金融教科书,我们再来看看其它有影响的“诺奖金融”。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简称CAPM)也是金融教科书中提及比较多的。它是由美国学者夏普(William Sharpe)、林特尔(John Lintner)、特里诺(Jack Treynor)和莫辛(Jan Mossin)等人于1964年在资产组合理论和资本市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研究证券市场中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与风险资产之间的关系,以及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威廉·夏普1934年6月16日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坎布里奇市。由于其在金融经济学方面的贡献,与默顿·米勒和哈里·马克维茨三人共同获得1990年第十三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CAPM并非一个完美的模型,但其分析问题的角度是正确的。它提供了一个可以衡量风险大小的模型,来帮助投资者决定所得到的额外回报是否与当中的风险相匹配。
此外,与之相关的甚至更有名的但不一定是正确的投资理论或定价模型还有:
凯恩斯选美论
选美论是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创立的关于金融市场投资的理论。凯恩斯用 “选美论”来解释股价波动的机理,认为金融投资如同选美,投资人买入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股票并非至关重要,只有正确地预测其他投资者的可能动向,才能在投机市场中稳操胜券,并以类似击鼓传花的游戏来形容股市投资中的风险;
随机漫步理论(Random Walk Theory)
1959年,奥斯本(M.F.M Osborne)提出了随机漫步理论,认为股票交易中买方与卖方同样聪明机智,现今的股价已基本反映了供求关系。股票价格的变化类似于化学中的分子“布朗运动”,具有随机漫步的特点,其变动路径没有任何规律可循。因此,股价波动是不可预测的,根据技术图表预知未来股价走势的说法,实际上是一派胡言;
有效市场假说(EMH)
1965年,美国芝加哥大学金融学教授尤金·法玛(Eugene Fama),发表了一篇题为《股票市场价格行为》的论文,于1970年对该理论进行了深化,并提出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简称EMH)。有效市场假说有一个颇受质疑的前提假设,即参与市场的投资者有足够的理性,并且能够迅速对所有市场信息作出合理反应。该理论认为,在法律健全、功能良好、透明度高、竞争充分的股票市场,一切有价值的信息已经及时、准确、充分地反映在股价走势当中,其中包括企业当前和未来的价值,除非存在市场操纵,否则投资者不可能通过分析以往价格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
有效市场假说提出后,便成为证券市场实证研究的热门课题,支持和反对的证据都很多,是最具争议的投资理论之一。尽管如此,在现代金融市场主流理论的基本框架中,该假说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2013年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玛、拉尔斯·皮特·汉森以及罗伯特·J·席勒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研究资产市场的发展趋势采用了新方法。
瑞典皇家科学院指出,三名经济学家“为资产价值的认知奠定了基础”。几乎没什么方法能准确预测未来几天或几周股市债市的走向,但可以通过研究对三年以上的价格进行预测。
“这些看起来令人惊讶且矛盾的发现,正是今年诺奖得主分析做出的工作”,瑞典皇家科学院说。
值得一提的是,尤金·法玛和罗伯特·席勒持有完全不同的学术观点,前者认为市场是有效的,而后者则坚信市场存在缺陷,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至今为止人类对资产价格波动逻辑的认知,还是相当肤浅的,与我们真正把握其内在规律的距离,仍然非常遥远!
综上所述,这些所谓的世界上最有影响的“诺奖金融”不过是针对庞大金融体系中某些非常微小部分(如期权定价公式等)的一些假设学说、数学公式、主观推断而且。它们备受争议是肯定的,未被市场证明是有效的(至少不是很大程度上有效)也是必然的。这些人的主导思想是充满主观意识的线性思维。这与金融的系统性、全维性、生态性完全不符。“如果理论前提远离现实, 那么结论就难以解释现实。”——默顿米勒,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
二、人类要想找到金融的规律比登天难得多
1、金融(学)到底是不是科学?
尽管人类早已进入金融社会,人人离不开金融,但人类还搞不清楚金融究竟是怎么回事。金融(学)是否是科学,至今全世界尚无定论。在世界范围金融学都被视为人文意识的文科。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因为如果金融(学)是科学,那就意味着金融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不是,就意味着人类的所有研究和努力都将是徒劳的。残酷的事实显示,一方面自从金融出现以来,人类在享受金融带来的美妙的同时,从未摆脱金融危机的重创,另一方面全世界无数精英都在研究金融并渴望找到金融的规律,但却从未取得任何根本性重大突破。假如金融(学)是科学,那就意味着,金融危机是可预可防的。然而遗憾的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国三大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穆迪、惠誉),还有众多“诺奖金融”得主,从未在任何一次金融危机发生之前警示世人,几乎都是马后炮。美国前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老先生执掌美联储长达21年之久,期间多次发生金融危机,他不但一次也没有觉察到,反倒一次次将虚假的繁荣误以为真。他的错误判断,不仅毁掉了自己经营多年的声誉,还将美国乃至全世界带入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
2、“诺奖金融”与诺贝尔科学奖的区别?
开篇时已说过根本不存在“诺奖金融”一词,此处的用意是指与金融相关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经济学奖”与其它诺贝尔奖,尤其是自然科学奖项有着本质的区别。
诺贝尔奖(The Nobel Prize),是以瑞典的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895年创立的奖项。在世界范围内,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所有颁奖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
诺贝尔奖最初分设物理(Physics)、化学(Chemistry)、生理学或医学(Physiology or Medicine)、文学(Literature)、和平(Peace)等五个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际,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该奖于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严格地说,“诺贝尔经济学奖”不是诺贝尔奖。因为瑞典中央银行是该奖的出资人,而诺贝尔基金会既不支付奖金,也不挑选获奖者(尽管对获奖者的选择使用了与诺贝尔基金会相同的准则)。
该奖 1974 年的得主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就在他的获奖宴会讲话上批评过该奖。哈耶克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一个个体某种权威,而这种权威在经济学中不应被任何人所持有”。哈耶克担心该奖将会影响到记者、公众以及政治家,使得他们把某些经济理论当作福音,并且以法律的形式供奉这些理论,而忽略了这些理念相比自然科学(如重力或人体膝关节的原理)存在着不同层面的不确定性。
显而易见,相对自然科学奖,“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科学性严重不足。
由此可见,金融的不确定性和危机,不仅是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大难题之一,而且是人类科学的最大难题之一。事实证明,人类要想找到金融的规律比登天要难得多,因为登天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且人类早已实现遨游太空的梦想。
三、为什么金融树可以“秒杀”所有“诺奖金融”?
1、宇宙万物皆有规律,金融也不例外
宇宙万物皆有规律,金融也不例外。金融看似人文意识范畴,但无法摆脱天地规律的制约。国际著名金融百科专家丁大卫教授历经几十年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破天荒般地发现了金融世界的客观规律,创立了一系列全球全新的,以自然科学为主,人文学科为辅,可定性可量化的系统实证金融科学体系——系统金融学、金融生态学、金融物理学、金融树体系等。这些独特而又极其有效的理论体系从根本上颠覆了以西方为主导的,充满线性思维和个人主观意识的金融理论,开创了人类金融科学的先河。
2、事实胜于雄辩
由于掌握了金融的来龙去脉,历次金融危机尚未爆发,丁大卫教授已将结果甚至结果的结果公之于众,并为阻止危机的爆发进行了不懈努力。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他曾多次向朱镕基副总理、总理、胡主席、习主席及国务院等部门提出过许多有益建议,多次帮助中国政府避免金融危机的爆发,为中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各大主流媒体都给予了大量报道。
历次金融危机尚未爆发丁大卫教授已将结果公之于众,因此多次应邀参加央视《对话》栏目的策划与制作。图为2004年4月,丁大卫教授携MBA学员与雅虎创始人杨致远对话。如果杨致远看到听到他的警告并采取措施,雅虎的股票也许就不会从250美元跌至几块钱一股,也许这个互联网时代的开创者、领头羊就不会永久地消失。
3、为什么金融树可以“秒杀”所有“诺奖金融”?
树,乃天地规律的集大成者,无所不知无事不晓。几十年的实践证明,金融的属性、来龙去脉、表现形式、运转规律、逻辑性、系统性、生态性、物理性、流动性、全维性、数理性、平衡性、变化规律、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和作用等一切的一切同树如出一辙,因此,金融就是树!“金融树”通过树,发现了“金融”与“树”的逻辑关系,揭示了金融发展变化的唯一客观规律,因此,金融树乃金融规律的集大成者。多年的研究与实践证明,违背了树的原则和规律,金融危机就一定会发生。凭借金融树体系,历次金融危机爆发前,丁大卫教授都向世人发出了警告,预示了结果,提出了应对措施。正因为掌握了金融的规律,几十年来丁大卫教授始终对他的所有课程、预测、判断及每句话的客观性、前瞻性和准确性终生负责。
金融世界之所以扑朔迷离,主要有两点:一是因为,无论是金融产品(如股票、期货等)、市场(如股市、外汇等)、还是金融体系等,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为它们都是无形的。因此研究它们比盲人摸象还要难且更容易随心所欲;二是因为,金融看似人文意识,但又无法摆脱天地规律的制约。也就是说,金融的变化既有人为的因素又受自然法则的制约。因此,它要比自然科学难得多。所以真正的金融科学一定是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系统集成。
金融树不仅找到了金融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及其变化规律,而且将整个金融世界变为一目了然,就像人体结构/器官/经络/穴位图一样。金融树已将所有金融产品、市场、体系的定位、功能、相互作用等变为一目了然。
庞大的金融树体系是由金融树管理体系、理论体系和教学体系组成。所有体系都是可视化的,都可以一目了然。
金融树管理体系是由金融树会计体系、经济发展体系、金融发展体系、企业发展体系、产品体系、价值评估体系、价值管理体系、风险防范体系、现金流管理体系、投资组合管理体系、资产管理体系、投融资管理体系、全方位平衡管理体系、战略管理体系、企业发展导航体系、企业诊断体系、投资理财体系、全球风险管理体系等组成的庞大系统管理体系。
作为管理体系和工具,金融树管理体系能让决策者同时从过去、现在、未来、内部、外部、宏观、微观、静态和动态的角度一目了然地看到企业的现状及潜在问题和风险,并自然地找到相应的系统解决方案。由于缺乏系统性和时效性,财务报表根本不能及时、客观、准确地反映公司的真实价值,这一半公开的秘密已经困扰业界精英多年。
作为理论体系,金融树理论体系将所有金融学科,如会计、财务、金融市场/产品、企业发展、战略管理等死的、静态的、封闭的、独立的理论集成化、系统化、协同化、自然化为一个融会贯通的、可视化的、开放式的有机(动态)整体,就像一棵树。
作为教学体系,金融树教学体系能让普通人仅用几天的时间就能轻而易举地学会准确无误的系统金融知识,其中包括会计、财务管理、金融市场/产品、投融资、风险管理、企业发展、战略管理、投资理财等等,且终生难忘、终身受益。因为金融树会像自然树和自然规律一样,永远伴随你。另外的原因就是金融树教学体系已将这些原本抽象的理论变成可视化的金融树教材,一目了然。数以万计的世界各界人士受益匪浅,好评如潮。
2000年10月丁大卫教授(第一排中间)应邀担任主席并主持由美国注册金融策划师协会组织的中美金融策划师论坛。他左侧为美方代表团团长,金融策划师国际协会前任会长,美国《财富》杂志新评选的250名顶级金融顾问之一。出席论坛的还有北大校长、中美金融机构的高管人员,其中包括美国摩根家族二代即小摩根和摩根三代、林肯金融集团、培基证券、诚信投资、摩根斯坦利惠利等美国金融巨子的高管人员。
再好的理论都可以被打破,否则人类就无法进步!经济、金融的周期性一直也被视为“铁律”,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是无法避免的。但丁大卫教授始终坚信,一旦掌握了规律,所有金融危机、经济危机都是可预可防,可以避免的。
最后,所有的创新乃至为创新付出的所有努力都值得敬佩。但平心而论,所有的“诺奖金融”与丁大卫教授开创的金融科学体系根本没有可比性,它们连金融树上的一个小树杈还够不上,因为它们对金融的认识和理解还是局部的、机械的、主观的、静止的、线性的、一维的、假设的、公式化的。而真正的金融恰恰与这些相反。金融树至少超越它们数百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目前没有热门跟贴
目前没有跟贴,欢迎你发表观点